在車間轟鳴的機器聲中,我深刻體會到:安全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就像萬丈高樓的地基,看不見卻承載著所有重量。
高速列車想要到達目的地,必須沿著軌道運行。安全生產也需要通過崗前培訓、隱患排查、應急演練等系統措施構建防護軌道。我們車間推行的“安全三確認”制度——作業前確認設備狀態、操作中確認流程規范、收工后確認隱患消除,從“要我安全”的被動服從,到“我要安全”的主動意識覺醒,再進階至“我會安全”的能力掌握,逐步讓安全深深扎根,化為日常的一種本能習慣。正是將安全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的有效實踐。
事故從來不是天災,而是人禍的累積。幾個月前鄰廠發生的機械傷害事故,起因竟是操作工為圖方便把機械遙控器裝在自己大衣口袋里,在檢修設備時誤觸碰到開機鍵而導致機械死亡事故的發生。這個血淋淋的教訓警示我們:每個違規操作都在為事故埋雷,每次心存僥幸都在與死神對賭。特別要警惕“經驗主義”陷阱,老員工更要帶頭遵守規程,因為安全事故往往就發生在“以前這么做都沒事”的麻痹大意中。
作為生產主力軍,我們每個人都肩負雙重責任:既是自身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也是工友安全的守護者,因此在生產一線上,多一次設備點檢可能阻斷一次故障;多一句安全提醒或許挽救一個家庭。記得那次爐門檢修,車間老馬及時發現電葫蘆單輪脫軌,避免了一場可能的重物墜落事故。車間老馬這種“安全哨兵”意識,正是我們需要培養的職業素養。
讓我們用百分百的專注對待每個操作環節,因為生命沒有重播鍵,安全生產容不得半點試錯。記住:規范操作是回家最近的路,安全生產是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來源:寧夏慶華 羅利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