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達標了,成本也提高了。”剛接到一個150萬美金訂單的李志仁憂心忡忡。盡管生產一噸法蘭的成本增加了近200元,但他還是把原本排污嚴重的燃煤鍋爐,換成了如今的天然氣爐。
有著“中國鍛造之鄉”之稱的山西省定襄縣一家法蘭制造企業的總經理李志仁說,隨著環境成本逐年增大,鍋爐“煤改氣”已成為鍛造企業難以回避的趨勢。目前,天然氣管道已經覆蓋了當地80%的鍛造企業,日供氣規模達9萬立方米。
燃煤被認為是霧霾席卷大半個中國的“禍首”,而清潔的天然氣現在愈加受人青睞。中石油規劃總院天然氣市場室主任李廣認為,按照年均增加天然氣消費200億立方米計算,假設現有建設和生產項目順利實現,到2015年中國天然氣供需缺口約為90億立方米。
天然氣供需的巨大缺口,為煤制天然氣行業的發展帶來機遇。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主任姜鑫民認為,一般來說,國際油價在100美元/桶時,煤炭價格在800元/噸以下,煤制天然氣項目就可以盈利。今年以來,煤價持續下跌,國內天然氣漲價,這也為煤制天然氣的發展帶來利好。
中石油規劃總院高級工程師蒲明表示,目前中國已建成的煤制天然氣外輸管道有3條,分別是伊寧-霍爾姆斯、克什克騰旗-北京、阜新-沈陽的輸氣管線。其中,克什克騰旗至北京的輸氣管線,有望于12月中旬正式通氣,成為國內首個進入商業運營階段的煤制天然氣項目。
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除巨額資金和技術投入外,煤制天然氣項目還需充足的煤炭和水資源供應,更需完備的天然氣管網鋪至下游市場。如果僅憑一時的投資熱情和對利益的追逐,可能會造成產業的無序發展。
“從目前的投資項目看,煤制天然氣項目有風險,但風險可控。”姜鑫民認為,將煤炭轉化為天然氣,將對解決城鎮化進程中產生的城市燃氣需求以及霧霾天氣,發揮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