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成本施壓國內煉油產能。中國原油進口量已經超過國內需求量,除了用于儲備而新增的原油庫存外,大量原油進入煉油領域,而國內市場需求不能消化,只能用于低價出口。這種進口、加工、再出口的方式只會增加中國的環境壓力,增加碳排放,不符合國內的環保政策。可以預測,未來的煉油產業將轉向供求平衡或供小于求,成品油進口的方式。未來將通過綠色金融等措施如環責險、碳交易成本等增加煉油企業成本,通過市場化手段壓減煉油產能。
今年國內天然氣需求或將爆發,陜京四線或將10月完工。1)預計今年天然氣消費增長或將重返“十二五”期間天然氣爆發式增長態勢。據發改委數據,今年1-5月,天然氣消費967億立方米,增長13.2%。在連續幾年的個位數增長之后再次出現2位數增長;2)陜京四線提供天然氣增量。今年為大氣十條的考核年,而北方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散煤燃燒。華北地區自去年秋季開始實施煤改氣政策,今年又發布北方12城市清潔取暖試點等若干政策。而為華北地區提供天然氣增量的陜京四線或將于今年10月完工,新增250億方/年的天然氣(近2倍于北京需求量),及時滿足北京等華北城市冬季天然氣需求。3)為促進國內天然氣需求,打通天然氣產業鏈中間環節,暨長輸管網改革之后繼續出臺城市配氣管網價格監管政策。監管政策給予其8%的收益率,提高了管網投資的積極性,同時也降低了燃氣特許權的交易價值。建議關注中天能源、藍焰控股、新奧股份、厚普股份、富瑞特裝、中集安瑞科等。
可燃冰開采降低成本空間大,商業開采前景廣闊。我國南海已經連續開采可燃冰6周共得到23萬方天然氣。可燃冰埋藏比石油天然氣都要淺未來降低成本的空間很大。現試驗階段所用的海洋平臺已經大大超出可燃冰開采的需求,增加了成本。埋藏淺帶來的另一個優勢是因地層壓力小,節省了傳統天然氣開采對控壓設施和井深結構上的要求,為后續改進降低成本帶來便利。本次試采是采用直井構造,開采的可持續性和產量都受到影響。未來將進一步嘗試定向井或水平井方式來增加產量。本次試采為求連續、盡可能減少出砂,也就減少了天然氣產量。未來改變生產策略后,將增加天然氣產量。可燃冰開采未來商業化的可能性較大,短期內獲得技術突破的可能性存在。
城市配氣價格監管鼓勵管網建設。6月22日,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該指導意見為首次針對配氣環節出臺的相關政策。限定配氣端收益率上限為7%,低于長輸官網8%的收益率,并限定折舊年限不低于30年。8%的收益率將限制城市配氣未來的壟斷收益,不過也考慮到了正處于建設期的城市管網投資。該指導意見也將管網建設成本轉移到用戶身上。指導意見中不允許將資產增值部分納入有效資產,將影響特許權的交易,降低燃氣特許權的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