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了4年有余的國家能源委員會突然發聲。4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首次會議,研究討論我國能源發展中的相關戰略問題和重大項目。這是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召開的首次會議,消息甫一傳出,引起了能源界極大關注。
《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了參加會議的多位專家和業內人士,他們認為,這次會議內容全面系統,針對近期我國能源發展戰略和能源安全等問題,有很多新的提法和思路,特別是對當前我國能源領域關注較多的重大問題,給予了明確的方向,確定了近期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基本思路。
國家能源戰略鮮明亮相 非常規油氣成新發力點
國家能源委員會成立于2010年, 由國務院總理任主任,相關國家部委負責人任委員。作為國家級的最高能源協調機構,其動向勢必牽動整個能源行業的眼球。
在這個超級能源機構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李克強對能源形勢作出的判斷是,“世界能源供求關系深刻變化,未來一個時期中國能源需求還會增長”。同時,“針對我國人均資源水平低、能源結構不合理的基本國情和‘軟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提高能源綠色、低碳、智能發展水平,實施向霧霾等污染宣戰、加強生態環保的節能減排措施,促進改善大氣質量,走出一條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能源發展之路,為經濟穩定增長提供支撐”。
國務院研究室綜合研究司副司長范必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本次會議傳遞出國務院主要領導高度重視我國能源供需形勢和能源發展戰略的信息。“過去,國務院層面并沒有如此系統地提出我國能源發展戰略。此次會議鮮明提出了近期我國能源發展戰略思路,也指出了關系能源安全和不利于能源發展的問題所在。”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指出,當前我國面臨的能源形勢與以往有很大不同,過去主要是保障供應,眼下面對治霾等新情況,國家能源委更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
“基于我國當前能源形勢,會議首次提出了新時期的能源安全觀,即立足國內,著力增強能源供應能力,加強國際合作,提高優質能源保障水平,在開放的格局中維護能源安全,掌握發展主動權。”范必說,“立足國內是前提,但并不等于要回到自給自足的狀態,而是在開放環境下,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維護能源安全。在國際合作中,特別強調了優質能源的重要性。”
在本土油氣領域,能源委明確指出,非常規資源將是新的發力點。一位參會的油氣行業資深專家告訴記者,近年來美國的頁巖氣革命催熱了全球的非常規油氣資源的概念。此次會議系統提出“創新體制機制,促進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氣等非常規油氣開發”,向市場和開發企業釋放出明確信號。
為燃煤火電“正名” 水電核電謹慎放行
近來我國多地爆發嚴重霧霾天氣,使得一些觀點將板子打在了燃煤火電上,認為燃煤火電是導致大氣污染的罪魁禍首。
但能源委肯定了煤炭在當前我國能源結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認為煤炭行業需要集中高效利用代替粗放使用,提出“清費立稅,深化煤炭資源稅改革”,同時“加快高效清潔燃煤機組的核準進度,對達不到節能標準的現役機組堅決實施升級改造”。
一位電力行業資深專家告訴記者,這一表態相當于為燃煤火電正名。事實上,我國燃煤火電集中燃燒,其排放標準已達世界領先水平。“所以,火電項目不應在一些地方‘一刀切’,一概不上,而是提出了新要求,即火電項目要有條件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