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腕治污”加“鐵規治污”的趨勢將倒逼國內節能環保市場全面開啟,科達機電瞄上了這個機遇。
4月22日,國內最大的商用潔凈煤技術園區集中供氣項目在沈陽正式投入運營。該項目位于沈陽法庫陶瓷工業園內,由科達機電和沈陽燃氣共同投資。目前,投資8.9億元的一期項目已經完成,可實現每小時為園區企業提供20萬方工業燃氣,年產清潔煤氣15億方。
科達機電副總裁江宏在當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稱,該項目將園區陶瓷企業低效、不清潔的分散用煤成功轉化為集中清潔高效制氣,將難于監管的分散污染源的末端治理轉變為可在線監測的前端環保處理。“既是清潔制氣,也是制清潔氣。”
兩天后,歷經四次審議和兩次公開征求意見的《環保法》修訂案,經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法律修改大多三審過關,《環保法》打破這樣的慣例,堪稱一部最過硬、最強勢的環保基本法。
正是出于對節能環保要求的強烈預感,科達機電在7年前便開始布局與其陶瓷行業老大身份似乎一點不沾邊的清潔煤氣化系統。科達機電董事長邊程風趣的說“陶瓷機械里蹦出來個爐子”。
環保指標媲美天然氣
邊程坦言,科達的清潔煤氣化技術并非源自企業本身,而是多年前從個人手中受讓得來。之所以介入這個看似不搭界的領域,仍基于自身對陶瓷行業的認知。
據介紹,在獲取工業燃料方面,陶瓷企業幾乎全部使用傳統的水煤氣爐或兩段式固定床煤氣發生爐。該類型的鍋爐有三大明顯缺陷:污染排放高、綜合效率低、煤種適用范圍不廣。由此,科達將市場目標緊緊鎖定在潔凈煤氣化上。
“這與當前炒得火熱的煤制天然氣是兩種產品。”邊程解釋道,“煤制天然氣是將原煤經過氣化工藝來制造合成天然氣,清潔煤氣只是將原煤經過氣化制造成燃料氣。從產業鏈上說,煤制天然氣更長,最終產品的熱值更高,并且適合遠距離輸送。但在直接作為工業燃料方面,清潔煤氣的經濟性突出,由于全產業鏈短,綜合轉化率高,很適合園區集中供氣。”
科達提供的數據顯示,在東部沿海地區,園區集中供氣項目普遍低于折合天然氣2元/方水平,和用戶當前使用水煤氣爐成本基本相當。在固定投資成本上,煤制天然氣為清潔煤氣的3倍以上,全產業鏈轉化率卻只有其一半左右。
“如果將煤制天然氣用作工業燃料,等于用大炮轟蚊子。即便作為工業原料,也要有條件地布局,否則得不償失。”邊程指出,“更重要的是,很多工業企業將越來越燒不起天然氣。”
據悉,受天然氣用氣成本較高的影響,河南興安工業園區已出現幾家企業停工的現象。盡管當地最大用戶有意引進清潔煤氣項目,并想為工業園區送氣,面對這“救命”的法子,地方政府仍然相當糾結。
“最大障礙就在于國家沒有明確:用了這個清潔煤氣,是不是還要改燒天然氣?”邊程分析。
事實上,從沈陽清潔煤氣化項目一期工程一年多來的試運營結果看,清潔煤制氣在實際運行中,粉塵和硫的排放量分別低于每立方米10毫克和20毫克,只有國家標準的1/10和1/5,比當前水煤氣普遍水平更分別減少了20倍和25倍,對地下水影響甚大的酚氰廢水和對大氣易造成污染的焦油都是零排放。
“其環保指標已經與天然氣接近。”江宏表示,不論在2013年中國環保產品認證還是2013年國家重點環保實用技術名錄上,清潔煤氣領域獨有科達一家。再加上4月20日國家能源委全體會議點明煤炭清潔化利用將受到重點鼓勵,關于清潔煤氣被取代的疑慮足可以消弭。
據統計,我國傳統兩段式固定床煤氣發生爐10000多套,每年耗煤超出2億噸,如全部采用潔凈煤技術可年節煤2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50萬噸,減少酚水排放1900萬噸。而如果使用天然氣替代,則需要1300億方增量天然氣。
煤炭價差越大越經濟
“先進的不一定是最經濟的,最適合企業的技術才是最好的技術。”這是當日前來考察的企業的共識。這些企業一致認為,以原料煤清潔高效利用為基礎,既要考慮原料煤能夠滿足環保和工藝要求,又要考慮原料煤供應的可靠性,還要考慮經濟性。
本報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科達清潔煤氣在推廣中的實質性突破正來自于它的成本優勢。通過煤炭梯級利用將燃燒效率從傳統水煤氣爐的65%提高到83%,大幅提升了煤種適應性,煙煤、無煙煤、褐煤皆可使用。在造價成本上,僅有殼牌氣化爐的1/10,德士古氣化爐造的1/8,并且綜合轉化效率最高。因此,使用科達清潔煤氣發生爐的低煤氣成本為四者之最。
這一點在用煤成本差價較大的地區尤為明顯。雖然科達表示,用戶自行投資其清潔煤氣化系統,相較于使用傳統水煤氣爐,約3年收回投資成本。但在廣西信發鋁電有限公司的案例中,4臺每小時可供1萬方的清潔煤氣化爐收回全部投資只用了一年光景。
據悉,此前該廠采用的傳統氣化爐雖然造價低,卻只能使用產自陜西神木一帶的優質煤,加上運輸成本,噸煤價格高達1400元左右。而使用科達清潔燃煤氣化系統后,改為采用從防城港進口的南非煤,噸煤價格下降了5、600元,公司氧化鋁生產成本每噸節約150元以上。
顯而易見的經濟效益促使信發隨即簽下了山西兩家下屬公司的清潔煤氣改造合同。信發快速反應的背后,是科達清潔煤氣與LED照明類似的投資邏輯,雖然初期購置成本較高,但運行成本顯著低于傳統方式,短則一兩年,長則三四年,比價優勢就會顯現。對于處在經濟轉型期的下游企業來說,清潔煤氣的成本優勢讓清潔能源的推廣不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而是邁出了規模化應用的堅實一步。
邊程向記者表示,根據去年年報,公司煤氣化爐去年在傳統污染“大戶”氧化鋁和陶瓷行業企業中推廣應用,已累計獲得9.3億訂單和5.78億框架協議,潔能設備業務板塊很快將超過其他業務板塊,未來業績也指日可待。對于市場規模,科達預計,中國清潔煤氣設備和燃料市場分別有四五千億元大小,因此期望能長期保持在這個上萬億元市場的領先優勢。
為凸顯未來戰略的變化,科達機電4月19日公告稱,根據公司董事會決議擬更名為“科達潔能”。隨著名稱的即將變化和新環保法的實施到來,資本市場的“環保熱”將再度被激發。